iPod nano回归了iPod的传统风格,正面是白色(黑色)有机玻璃材质机身,背面是银色反光金属镜面,典型的iPod三、四代的风格,与iPod mini的金属风格截然相反。颜色方面也仅仅保留了iPod传统的白色和黑色两种,不再拥有iPod mini五颜六色的绚丽多样。这预示着iPod nano取代了iPod mini的地位,也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成为iPod的主力机型,接过MP3发展跑道上领跑的接力棒。
按键方面,iPod nano依然采用了与两款前作一样的触摸感应轮加操控按键的点按式键盘,熟悉iPod的人很快就能上手,而新手把玩一段时间也能轻松掌握。具体操作分为按压和触摸滑动两种方法,两者的结合不仅使操作更简便,也使面板更简洁美观。先说说按压操作:键盘操作区为同心圆形,外围灰色圆环上部是MENU菜单键,左右两侧是快退、快进键,下部是播放/暂停键;中央白色圆盘稍微凸起,为选择确认键。而触摸滑动的操作是通过触摸外圈圆环部分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滑动来实现的,以控制显示屏上光标的的上下移动。
由于无论是按压还是触摸滚动的灵敏度都是很高的,所以HOLD锁定键当然必不可少,它位于机身顶部。
iPod nano采用了一块1.5英寸LCD彩色显示屏,分辨率为220x176,屏幕的解析度比较高,色彩表现也很好,浏览图片的效果相当不错。iPod nano的彩屏化也预示着苹果将iPod photo的概念逐渐淡出,iPod机型全面转向彩屏化。
此次由于iPod nano的机身设计相当轻薄,它依然采用了3.5mm的耳机接口,不管搭配何种耳塞都可以直接使用而无需转接口。耳机插孔设计在机身的底部,与数据线插槽并列,在极大的节省了空间的同时,也尽可能的保留了整体的美感。
背面有iPod的LOGO。
笔者点评:iPod nano的外形构造其实已经不用笔者多说了,虽然薄的概念并非苹果定义,但是在MP3播放器领域,iPod nano毫无疑问把薄的概念诠释的淋漓尽致,并极具艺术美感。操作上可能有些玩家会不习惯,需要一些时间来找到触摸滑动按键的操作感觉。当然,世事无完美,iPod nano背面的金属镜面美则美矣,但很容易磨损;而如此惊艳的一款MP3居然没有挂绳孔不能挂在身上,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我们只能寄望iPod nano后续推出的配件能够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