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就一个字
我想,iPod不用我为各位玩家介绍了吧?
自2001年10月苹果第一款采用1.8英寸硬盘和机械转轮操控的iPod横空出世以来,它就走上了一条与现有MP3播放器迥然不同的一条道路。经过四代iPod的锤炼与洗礼,苹果推出了他们最新的一款产品苹果 iPod nano (详细资料 相关文章 价格 评论)。
iPod nano包装盒正面 iPod nano包装盒反面
事实上,从iPod shuffle开始,围绕它的争论就一直无休无止,但事实胜过雄辩,类似iPod shuffle的机型一再涌现,连LG、三星这样的韩系大厂也掺合进来无疑已经为其正名;而从iPod系列创造的销售神话来看,苹果公司无疑已经成为了MP3播放器业界的领头羊。虽然笔者对iPod所造成的这种效应并不感冒,当iPod nano送测样机放在笔者手中的时候,笔者只是轻描淡写的打开了包装;但盒盖打开的一霎那,笔者终于再次拜倒在艺术脚下。
是的,艺术。
我可以不喜欢iPod的价位,可以不习惯iPod的操控,但我不得不叹服于它的美丽与气质。笔者已经不想再用什么尊贵典雅之类的词来形容它了,还是让玩家通过这些许几张图来窥其一斑吧,我想还是大家自己体会来的震撼。
薄。如果非要用一个字来形容笔者对它的第一印象的话。苹果正式发行iPod nano时曾用一支铅笔做参照物,以说明iPod nano之薄,不过真正拿在手中的时候,我们可以更贴切的感受到其轻薄程度。作为iPod mini的闪存版本,体积的缩小是必然的,虽然90x40x6.9mm的体积与42克的重量要比iPod shuffle在小巧上稍逊一筹,但无论厚度上还是整体感上它都优于后者,毕竟艺术不是数据的简单堆砌,相比之下nano给笔者的震撼确实大于shuffle。虽然不能说iPod nano是世界上最薄的MP3,但它确实薄出了水平,薄出了艺术。

回归经典风格,教你玩转nano
iPod nano回归了iPod的传统风格,正面是白色(黑色)有机玻璃材质机身,背面是银色反光金属镜面,典型的iPod三、四代的风格,与iPod mini的金属风格截然相反。颜色方面也仅仅保留了iPod传统的白色和黑色两种,不再拥有iPod mini五颜六色的绚丽多样。这预示着iPod nano取代了iPod mini的地位,也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成为iPod的主力机型,接过MP3发展跑道上领跑的接力棒。
按键方面,iPod nano依然采用了与两款前作一样的触摸感应轮加操控按键的点按式键盘,熟悉iPod的人很快就能上手,而新手把玩一段时间也能轻松掌握。具体操作分为按压和触摸滑动两种方法,两者的结合不仅使操作更简便,也使面板更简洁美观。先说说按压操作:键盘操作区为同心圆形,外围灰色圆环上部是MENU菜单键,左右两侧是快退、快进键,下部是播放/暂停键;中央白色圆盘稍微凸起,为选择确认键。而触摸滑动的操作是通过触摸外圈圆环部分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滑动来实现的,以控制显示屏上光标的的上下移动。
由于无论是按压还是触摸滚动的灵敏度都是很高的,所以HOLD锁定键当然必不可少,它位于机身顶部。
iPod nano采用了一块1.5英寸LCD彩色显示屏,分辨率为220x176,屏幕的解析度比较高,色彩表现也很好,浏览图片的效果相当不错。iPod nano的彩屏化也预示着苹果将iPod photo的概念逐渐淡出,iPod机型全面转向彩屏化。
此次由于iPod nano的机身设计相当轻薄,它依然采用了3.5mm的耳机接口,不管搭配何种耳塞都可以直接使用而无需转接口。耳机插孔设计在机身的底部,与数据线插槽并列,在极大的节省了空间的同时,也尽可能的保留了整体的美感。
背面有iPod的LOGO。
笔者点评:iPod nano的外形构造其实已经不用笔者多说了,虽然薄的概念并非苹果定义,但是在MP3播放器领域,iPod nano毫无疑问把薄的概念诠释的淋漓尽致,并极具艺术美感。操作上可能有些玩家会不习惯,需要一些时间来找到触摸滑动按键的操作感觉。当然,世事无完美,iPod nano背面的金属镜面美则美矣,但很容易磨损;而如此惊艳的一款MP3居然没有挂绳孔不能挂在身上,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我们只能寄望iPod nano后续推出的配件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PP5021C芯片、iTunes,谁给了nano力量
iPod的解码核心是PortalPlayer公司的PP5020X系列,是一颗SoC(System on Chip)双80MHz的ARM7处理器。就目前所知,iPod mini采用的是PP5020D,而iPod photo采用的是PP5020E,而iPod nano采用的是PP5021C。它的功能强大,主要有支持USB2.0和火线控制,支持MP3高速编码以及MP3、AAC、WMA的实时解码,支持包括Microdrive在内的各种存储设备。另外,它还有一些其他功能:
能够脱离PC自行复制、查看、编制和修改图像;支持PictBridge标准, 能脱离PC直接在HP和Canon的打印机上直接打印;支持On-the-Go,直接把数码相机内部的图像传输到播放机中;能够连接电视,播放播放机中的图像和视频;能直接在Musicmatch, Napster, Real Audio等主流网上音乐服务中收听音乐;可以自动连网,通过在线的Gracenote音乐服务,识别音乐标签,生成播放列表;可以为播放机中所收藏的图像录制说明文字,并且可同步加入来自于同一播放机中的背景音乐。
在音乐播放上,iPod nano支持多种格式的音乐文件,包括AAC、MP3、WAV、AA、AIFF和ALAC格式的文件,并拥有23种音效,同时支持创建多个播放列表,能更好地管理最大可达1G容量的数量庞大的歌曲。iPod nano也支持按照播放列表、表演者、专辑、风格等不同类别来分类歌曲,对于存储MP3歌曲数量庞大的的玩家来说非常的必要和实用。同时,iPod nano允许玩家播放时在1到5颗星的范围内评价当前歌曲,以此创建智能播放列表。
iPod nano播放列表的管理和歌曲的传输均是经过iTunes来实现的。配合iPod nano的上市,苹果也推出了最新版本的iTunes 5.0。iTunes除了作为iPod播放器的专用同步软件之外,还具有播放音乐文件和管理列表以及从CD驱动器中抓取音乐文件转换成AAC文件的能力。另外,iTunes还具备网络音乐商店功能,不过由于国内未开通此服务,暂时还不能通过付费从网络购买授权音乐,因此这个功能暂无意义。
虽然iPod nano可以直接做为无驱移动闪存盘使用,但传输歌曲一定要通过iTunes进行,而且传输进iPod nano里面的歌曲是无法读取出来的,苹果在版权保护上的严格可见一斑。

王道荡荡,nano音质主观试听
MP3播放器的的王道是什么?音质!如果问笔者这个问题,笔者一定如此回答。作为业内领头羊的iPod,对音质的要求自然是绝对不甘人后的,下面我们来一起感受一下iPod nano的音质如何吧!
iPod的音质一直为人称道,连最具争议的iPod shuffle也以音质赢得了不少口碑,因此iPod nano的音质如何也成了笔者这次评测的重点之一。笔者采用了随机附带的原配耳塞和森海塞尔的PX200进行了对比评测,试听的曲目选取了《加州旅馆》、王菲《天空》、蔡琴《渡口》、孟庭苇《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等。
原配耳塞依旧是乳白色耳塞,配有使用钕金属感应磁铁的18毫米驱动装置。
在试听过程中我们发现iPod nano的输出功率非常大,推PX200的时候一般音量就可以轻松推好,不过没有官方的输出功率数据。而就两款耳塞的比较而言,iPod nano的原配耳塞并不比森海塞尔的PX200逊色多少,这也体现了苹果一贯的精品原则,因此玩家并没有一定要购买一款高端的耳塞来搭配iPod nano的必要。
试听《加州旅馆》时,器乐声、人声的表现都是恰如其分,层次感很明显;而用PX200试听王菲《天空》的效果是高频延伸远且没有毛刺,在PX200的配合下将王菲灵动的声音演绎得非常出色;而在考验其低音环节的《渡口》前奏中,iPod nano的低频下潜稍显不足,人声表现则较为不错,蔡琴独具魅力的嗓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孟庭苇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和《天空》一样同样是属于考验其高频表现的曲目,iPod nano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而孟庭苇清澈的声音还原的也很到位。
笔者点评:总得来说,iPod nano的音质表现令人满意,层次感分明,三频表现中,低频方面只能说中规中矩,而中高频和人声的演绎比较好,对低音要求不是很苛刻的用户来说,iPod nano完全可以令您满意。

图片浏览,iPod的彩屏时代
由于配备了1.5英寸的LCD64K色彩色显示屏与LED背光显示屏,iPod nano支持图片浏览,这也是继承了iPod photo的功能。玩家可以按照触摸滚动点按式键盘浏览照片缩略图来选择图片,点击中间的按键可以查看照片的全屏显示图。另外,iPod nano支持查看配有音乐的照片幻灯片,只要选择幻灯片设置并设定幻灯片放映的时间间隔、切换效果和音乐即可。通过样图我们可以看到,iPod nano的1.5英寸的显示屏解析力不错,显示图片的效果还是很细腻的。
iPod nano可同步浏览的图片格式有JPEG、BMP、GIF、TIFF、PSD(仅限于 Mac)和PNG。

附加功能,和nano心心相印
iPod nano共有7个附加功能选项,分别是时钟、游戏、通讯录、日历、备忘录、秒表和屏幕上锁。
时钟功能可以查看当前城市的时钟,并可以改变时区,使用夏令时等,其中较为实用的功能是可以设置闹钟以及睡眠定时。它支持同时设置两个时钟,方便于出差至不同时区的外地时使用。
与iPod mini一样,iPod nano同样设置了打砖块、打飞机,猜歌名和纸牌4款游戏,配合1.5英寸的彩屏和触摸式操控,玩起来更加生动。iPod nano支持多任务操作,可以一边听歌一边玩游戏,一机两用。
通讯录可管理多达一千个联络人的详细信息。
通过日历可以设定每天的备忘录并令其自动提醒。利用备忘录功能不但可以记事,还可浏览电子书,彩色屏幕阅读电子书的感觉相当不错,也算是iPod nano的一个“附送”功能。
秒表是一个自动计时功能,与我们在体育比赛中用的一样。
屏幕上锁则是一个密码保护功能,启用后不输入正确的密码就无法使用iPod nano,这个功能可以帮助玩家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
iPod nano屏幕上锁菜单 iPod nano屏幕上锁设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iPod
iPod nano的设置功能非常全面,几乎囊括了所有玩家能想到的。笔者在这里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些特色设置。
玩家可以自行设置主菜单内容,把自己常用的功能和选项列入主菜单,非常方便。
iPod nano有22种额外的音效模式,玩家可以在均衡器中自行选择。
iPod nano支持多种语言。
笔者点评:如果以一个普通MP3播放器的标准来衡量iPod的话,iPod nano是不合格的,它除了音乐播放功能之外,连FM收音、录音功能都不具备,只能通过附加配件来实现。不过全面并非完美,对于追求极品品质的苹果公司来说,如果iPod nano以上这些功能都具备的话,其售价之高恐怕要称得上天价了,相信这绝不是广大玩家希望看到的。

见证传承,nano试用体验
iPod nano在开机之后便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平时不用时处于休眠状态,因此重新触摸时能够很快的进入菜单。iPod nano的菜单反应速度很快,丝毫没有延迟和拖延的现象。USB传输速度方面,iPod nano的USB 2.0接口读写速度分别为4376.07KB/S和11010.75KB/S,写入速度远高于读取速度,这对其超大的闪存容量来说绝对是有力的臂助。iPod nano采取USB取电,充电速度相当快,可以在充满电后持续进行最高达14小时的音乐播放或最高达4小时的配乐幻灯片展示。但作为一款顶尖的闪存MP3播放器,这个续航能力不算强大,不可否认,超薄的机体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电池的续航时间,真可谓有得必有失。
iPod nano随机配件并不多,包括USB数据线,耳塞、说明书、保修卡、光盘、适配器。选购配件已经成了iPod家族的一大经济来源,在iPod nano发布的同时,相关的保护套配件也同步推出,而随机附送的适配器更是专门为了其他附件而设计的。
总评:iPod nano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苹果的主推机型,集iPod mini的纤瘦、iPod四代的风格、iPod photo的彩屏的iPod nano宣告了iPod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个新时代的开创往往意味着一个旧时代的悄然远去——当iPod nano摆上苹果官方网站的同时,iPod mini已经悄然从苹果的网站上撤了下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iPod nano将取代iPod mini,担负起iPod占领中高端市场的重任,让我们一起来见证iPod nano如何传承iPod王朝的辉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