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热点推荐
ZOL首页 > MP3频道 > 新闻 > 行业动态 >

短暂的MD时代和iPod霸主

长江后浪推前浪 随身播放器发展回顾

CBSi中国·ZOL 作者:中关村在线 于梦琦 责任编辑:胡振伟 【原创】 2011年01月05日 05:28 评论

短暂的MD时代和iPod霸主

  随身听的中期就不得不提到MD——MiniDisc了,MD又是Sony发布,最初是一种为唱片出版业设计的磁光碟储存媒体,音质可以接近CD的音效。最初的MD碟片储存容量为160MB,大约可储存70分钟左右的无损音乐格式,并且具有重复删除/写入的功能,MD的火爆主要有这两个原因,用户可以体验自己录音的快乐,只需要一根数字光纤线就可以从CD机转录到MD中,并且音质基本等同于CD。并且多张碟片之间的切换使用使用户好想回到了磁带的那种机械感强烈的时代。小巧的碟片也更加适合携带。


长江后浪推前浪 随身播放器发展回顾
世界首款MD——Sony MZ-1

  在MD时代,参加争夺的厂商并不像CD时代那么多,主要的是Sony、夏普、松下、爱华等,其中Sony和夏普在MD市场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论在技术和产品的做工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并且在当时的业内其他厂家使用的都是这两个厂商的机芯,或者直接OEM他们的产品。

  不过由于转录和更换磁碟的麻烦,以及MP3的及时出现,MD并没有像一开始上市时预想那样长的生命周期,很快MD的时代就已经落幕,虽然后来出现的HIMD有着类似MP3的储存方式和更大的容量,但是已经是强弩之末,未能挽回MD的市场。

  说到最后,也是最普及的随身听产品就是MP3了,MP3也可以说是随身听多年浪潮中唯一一个不是由Sony率先发布的产品。1998年,韩国世韩(SEAHA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MP3播放器——F10,从此打开了MP3播放器一统随身听天下的局面。MP3凭借小巧的文件体积和方便的音乐文件源很快便几乎垄断了随身听市场,不过MP3也有着不可回避的问题——音质,由于MP3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将44100Hz的音乐压缩为最高320K/S的音频格式,音质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最初的闪存MP3只有64MB左右的小容量,用来储存无损压缩格式是不可能的,所以音质就成为了MP3诞生初期最大的问题。

长江后浪推前浪 随身播放器发展回顾
世界首款MP3——F10

  伴随音质的问题,人们开始向往在播放器中储存更多的音乐或者直接储存无损压缩格式的音乐文件,小巧的闪存机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要。也是在这个契机之下,现在的随身听王者登场了——iPod,iPod的第一代产品于2001年问世,容量为5GB。当时对于市面上还按照MB计算储存单位的播放器产品来说,iPod给用户带来的储存空间无疑是巨大的。随着iPod的发布硬盘式播放器,MP3也真正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总结

  随身听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在飞速的发展着,这也说明了音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曾经一路辉煌的Sony王朝随着MP3的崛起和iPod的出现也逐渐萎靡不振,不过MP3也不会是随身影音的终点,目前的MP4也在飞速的发展着,新崛起的3D也让更多的厂商有了一块新战场。网络的发达会不会将随身音频市场推向网络化或者MP4市场逐渐吞并音频播放器,还是不久之后会有更为创新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种类播放器问世,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

查看本文作者 于梦琦 的其他文章>>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查看排行>>
上一页 1 2 
本文导航
  • 第2页:短暂的MD时代和iPod霸主
频道热词:智能穿戴  4G频道  电纸书  
视觉焦点
MP3新闻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MP3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
  • 系列
查看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