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HI-MD『MZ-NH1』 『MZ-NH3D』 『MZ-EH1』 参数:
记录媒体 MD磁盘;
读取方式:非接触光学式;
声音通道:立体声/单声道;
频率:44.1kHz;
记录读取方式:线性PCM:hi-MD模式PCM(1.4Mbps)/ATRAC:MD模式SP/ATRAC3
:MD模式 LP2(132/105kbps)/LP4(66kbps)、Hi-MD模式 132/105/66kbps
;ATRAC3plus:Hi-MD模式Hi-SP(256kbps)/Hi-LP(64kbps)/48kbps。
范围:20~20,000Hz±3dB。
输出口:耳机输出(NH1带线性输出)
功率:5mW+5mW (16Ω/JEITA)
输入端子:USB专用口(NH1带话筒和光输入,EH1无输入端)
外形尺寸/最大外形尺寸(长×宽×高)
81.7×76.1×14.8mm/ 83.8×76.1×16.7mm [NH1]
81.9×76.5×15.2mm/ 84×76.5×15.2mm[NH3D]
74.5×81.4×12.8mm/ 75.9×82.1×13.5mm [Eh1]
质量:约95g(充电池10g包括)/ 约96g(充电池10g包括)
/约79g(充电池10g包括)
附属软件:SonicStage Ver.2.0 & MD Simple Burner Ver.2.0 CD-ROM(EH1无)
MZ-NH3D没有线形输入,只有USB输入
MZ-EH1纯单放
MZ-NH900
MZ-NF800
MZ-NH600D
关于HI-MD到现在大家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了,现在咱们就来看看此次测评的HI-MD旗舰机型,MZ-NH1。
MZ-NH1
MZ-NH1是现阶段SONY MD机型中最顶级的型号,整机全部用金属打造,拉丝工艺。如果说SONY在中低端机型的做工实在有些不尽人意(不光是所配耳机,还有整体的外观设计和做工,看看SONY新近的NW-E50 网络随身听大家就明白了),那么在高端机上SONY可以说能够相对于iPod有过之而无不不及。
可以说NH1的线控功能已经把以前MD机的主机上的功能都搬过来了,显示屏也和主机上的显示屏作了一个大小倒置。
为了配合NZ-NH1的发布,SONY使用的最新设计的RM-MC40ELK,和标配了SONY MDR-E838SP耳机。RM-MC40ELK线控可以实现三行显示,支持全角字符,838耳机虽然比808耳机要好些,但是对于PCM线性采样的音频文件质量来说还是过于低端。
同样,为了延长HI-MD的播放时间和配合机型,MZ-NH1使用了新型的LIP-4WM超薄条形锂离子电池,3.7V、370毫安。MZ-NH1最长播放时间为18.5小时,无外接电池盒。
SONY随身听产品中至今设计最有特色的底座,不过这次的充电底座没有配备USB连接口,也就是说充电底座除了负责充电就是作主机的展架之用,MZ-NH1连接电脑时是直接通过USB连接主机的,连接USB时是由电脑负责供电的,不会使用到机内锂电池,不过MZ-NH1并没有提供USB充电功能。
底座的弹出建
底座插槽和卡座
RM-MC40ELK线控除了开机的“SONY WALKMAN”LOGO外,设置每一种音效都会有相对应的动画效果,SONY把菜单也设置成“日文”与“英文”两种。另外在SONY香港官方网站上写着港版的线控能直接支持中文汉字显示,目前日版的RM-MC40ELK线控显示“中文”的方法仍与以往NETMD一样。
为HI-MD已经可以直接当移动磁盘使用,为照顾到用户经常把机子拿到外面作数据存储使用,MZ-NH1配备了一长一短两条USB线,长的用作家中连接电脑使用,而短的则方便携带出外作移动磁盘使用。
其他部分:
主机正面,反面,和两侧的按键,接口
正面的设计十分简单,三个按键,两侧分别是录制使用的接口和控制按键。按键的设计都比较小,估计是考虑到不太会使用主机进行操作,主要功能操作都在线控上的原因,最新的五维方向键还是很灵敏。
碟片弹出键特写
正面按键显示屏特写
背面的数据插槽,卡榫,工程样机编号,和HOLD按键
打开碟片仓的MZ-NH1,其实更希望是吸入式的不容易进取灰尘。
电源线和随机光盘。
- 第1页:1.MD形势严峻,HI-MD简介
- 第2页:2.HI-MD 基本配置和主流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