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热点推荐
ZOL首页 > MP3频道 > 新闻 > 行业动态 >

1997年,MD实现了小型化

MD发展历史

【转载】 2005年01月27日 19:09 评论

 

1997年,MD实现了小型化

    尽管最初的MD产品在诸多方面都很不足,论音质无法和CD随身听抗衡,论体积又不比卡带随身听有什么优势,对于消费者而言颇有点鸡肋的味道。但是,即具备了卡带随身听小巧的体积和可录音性,又具备了CD随身听那种方便的数字播放和操作能力,MD的依然被日本几乎所有的电子消费品制造商看好。夏普也不失时机的推出了自己的样机,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MD核心芯片的研发。紧接着,松下、健吾、胜利(JVC)、安桥、天龙、先锋等知名厂商纷纷参战,MD市场开始了扩张和发展。

1997年--分水岭

1997年是MD随身听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年份,是分水岭。之所以这么定义,原因有下面的几条。第一,1996年12月,索尼和夏普相继完成了最近的MD芯片和编码的研发,一种新型的,成熟的MD数字内核完成了,1997年将是配备了这种新内核的MD登场的年份。1997年开始,MD机在体积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和其他的随身听设备拉开了体积上的优势。也是在这一年中,一些使用锂电池,播放时间超过10小时大观的MD开始出现了。所以,1997年后的MD产品可以说是MD进入成熟期的产品,无论是在音质、款式、体积、重量、播放时间等等诸多便携音响要素方面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准。

因此,1997年是MD随身听历史的分水岭,是现在的MD设备全力向人性化,小型化和个性化发展的开端。购买MD时,如果不是出于收藏考虑,1997年前的产品基本可以不考虑了,符合实际使用需求的MD随身听基本上都是1997年后的产品。


MD发展历史

    1997年的MZ-E35的长宽控制在了100毫米以内,厚度低于20毫米(82.5×19.1×80)芯片、编码--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代产品推出后,MD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由于编码芯片不完善而造成的音质上的缺陷,因此,一直到1997年,两大MD芯片制造商--索尼和夏普一直都是在致力于芯片的改进和编码的不断完善,产品在使用时间和体积上的突破甚微,其他厂商也没有太大的作为。因为MD使用的ATRAC编码是一种有损编码,在对于源信号的压缩和处理过程中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欺骗"人耳,使之听上去和CD更接近是MD在音质上的一贯追求,也是和同时期的DAT随身听(另一种数字随身听)竞争所要求的。改进芯片,完善编码是吸引那些介意CD随身听体积和热衷数字音乐的消费者的关键。因此,1997年之前的MD发展实质上是MD芯片的发展,是一种更多的表现在芯片技术和编码技术的发展。1996年12月,索尼开发出了ATRAC4.5版本的芯片和相对应的编码,MD在音质上的提升和改造基本完成,制造商也可以非常自豪的宣布MD的音质已经非常的"CD Like"了。此后的芯片制造主要是在制程上的变化,编码上的改进基本完成,就剩下一些细节上的调整。芯片制造工艺由0.35微米以上开始向0.25微米过渡,开始为小型化和长时间播放的可能奠定基础。到了今天,索尼和夏普都先后采用了0.18微米的芯片工艺。

体积--拉开和卡带随身听的优势

核心芯片和编码的成熟使得制造商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产品外观和使用时间的改进上去。MD碟片相比卡带要小很多,随身听的体积也理应比卡带随身听有更大的优势,在芯片和编码的问题解决后,体积的改善便放到了MD设计的首位了。

MD机小型化在1997年终于得到了实现。所谓MD机小型化是指将MD机的长宽都控制在100毫米以下,也就是投影面积不超过10000平方毫米。这一年中,夏普率先将可录和单放MD机都做到了小型化,而索尼只是在单放机中上实现了小型化,录放机种则推倒了1998年才实现。至此以后,MD机小型化成了众多MD制造商追捧的卖点之一,松下更是将这种小型化玩到了及至。从历史上看,只有匆忙推出的SJ-MJ78没有被冠以"世界最小···"的称号外,基本上其所有的产品都有这样的宣传口号。而且,SJ-MJ88迄今为止最薄的MD之一,11毫米的厚度难道就是是MD机不可突破的极限厚度了吗?即使在今天,各大公司的主打MD机仍然是以追求小型化为目标的,不断缩小的体积越来越让人觉得极限到了,比MD碟片就大那么一点点的MD机体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MD发展历史

MD发展历史

       最薄的两款MD单放机种,松下MJ88(11.8毫米),夏普ST770(11.7毫米)

       说起夏普的另一产品MT77,它的设计可以说是SHARP的经典,虽然这部机已经是2000年的主流,但是当年的推出,在市场上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其卖点除了在外形外,也包含了当时的主流技术如MDLP等,而且MT77注重的是低音部分的表现,其超强的重低音也是很多玩家所欣赏的,凭借着这两点,再加上MT77比Sony R900更低的价格,使得MT77赢得了大片的市场份额,常有断货的现象。不过MT77也不是完美,它的中高音部分没有Sony的MD清晰,而且也不支持One touch Eject技术。

MD发展历史

时间--越长越好

1997年前的MD机都只有不到10小时的播放时间,1997年一些型号的使用才勉强超越了10小时的使用时间。而从1998年到2000年开始,使用时间的提高幅度非常迅速,10小时以上的播放时间在所有机型上得以实现,而且还一直在不断的提高中,只是提高的速度放慢了。MD芯片技术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省电技术的发展,因为芯片制程从0.35微米以上不断的下降,到现在的0.18微米制程使得MD芯片耗电大大的减少。同时激光拾取部件,主板电路等其他主要部件的省电技术的实现才让今天的MD机器可以动则以十几或者几十小时计算。但是相对芯片、编码技术以及MD机体积上的改变,播放时间的提升在MD发展的前期要慢的多。就算是在1998年,索尼的MZ-R55(录放)和MZ-E55(单放)在当时的电池条件下也仅有4小时和7.5小时的播放时间。

但是,今天的MD使用者往往会对越来越小的耳机输出功率颇有微辞,现在的耳机输出功率普遍只有5毫瓦,而且还大有向3.5毫瓦靠拢的趋势。相比以前的10毫瓦或者8毫瓦降低了不少。尤其是在2001年7月发表的各品牌新机规格中,耳机输出功率仅仅有每声道3.5毫瓦的机种赫然成为主流机种。这种为了省电而采用的方式多少让人感觉制造商在节电技术上的偷懒。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频道热词:智能穿戴  4G频道  电纸书  
视觉焦点
MP3新闻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MP3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
  • 系列
查看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