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随身听现在已经从发展转入扩张阶段,根据市场的发展规则到了这一阶段MP3的发展已经倾向于稳定和规律,除非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2003的MP3到了128MB,可复读录音这一功能平台,今年的MP3应该继续向256MB,彩色可视的台阶挺进。但是,今年256MB这一台阶是否是一个稳定平台现在还是一个问题,主要原因是微硬盘随身听的出现,具体一点那就是2000元左右的1-4GB随身听的出现。
微硬盘随身听的出现其实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是2000元人民币的微硬盘随身听的出现就会带来不小的影响。2003年256MB,具有一定品牌的FLASH的MP3,到最后的价格停留在1400-1700之间,像三星这样品牌的MP3随身听的售价还要高一些。因此,2000元左右,4GB的硬盘随身听其在今年的杀伤力就不言而喻了。
到了2004年主流的256MB随身听的售价估计会降到1500以下,但是其完胜的可能性还是不太高。首先,2000元左右4GB MP3是采用的Micro Driver为存储介质,现在4GB的日立的Micro Driver存储器零售价达到了3000元以上,为什么会出现2000元左右的iPod mini呢?这只能问问乔布斯了,在这种情况下都可以保证新款产品的回报,可想而知厂商之间的利润空间将是多少。其次,2000元左右的产品可是打上了APPLE的标签,单单这一个标签值多少钱就不用我说了吧。如果将这种类型的产品换上国内厂商的铭牌,是不是其售价将会降到1700元以下,这个就变成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这里单单说4GB的微硬盘随身听呢?为什么没有考虑传统的1.8寸硬盘随身听呢?在这里说明一下,10—20GB的硬盘随身听发展到现在已经有3-4年了,其售价截止到2003年底还没有低于2500元,产品类型也比较少基本上是iRiver,APPLE把持着市场,还有一部分就是创新的产品。影响这类产品的发展和普及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就是两点。一,售价,上面已经提到20GB的这类产品其售价将高于2500元,而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2000元已经是一个消费鸿沟了,更何况是2500元。这里并不排除追求时尚的发烧一族和生活很富裕的人群,对于这些人来说2500和3500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关键就在于者只是少数的人,大多家庭还并不太富裕。因此其不便普及是理所应当的。二,定位,从128MB到20GB这之间的跳跃是在是太大了,也就是说20GB相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些奢侈。有人会问20GB可以当移动硬盘用呀,但是要考虑到一个20GB的移动硬盘的售价基本上不会高于1000元,在加上一个比较好的128MB的MP3,总价格也不会高于2500元。如果使用20GB的MP3在存储音乐的同时还要存储数据,那么对于数据和音频文件来说其安全性都有待商讨。因此1-4GB,2000元左右的MP3随身听基本上解决了上面的两个问题,比较合适现在的消费群体,更何况2000元在今年并不是底价,还有下降的空间。
1-4GB的产品在我国市场还是一个空白地带,众多的厂商也是看准了这一时机,肆机闯入中国的这一领域,加大对此地带产品的投入,已取得爆炸性的效果,比如2000元的iPod mini。
更有甚者那就是抛弃FLASH存储MP3完全转型微硬盘随身听。有此类产品的厂商包括APPLE,RIO(帝盟),创新,RAC以及iRiver,这些厂商在业界的实力就不用说了。除了APPLE的iPod mini,创新的Movo2系列,iRiver的IGP-100,Rio Eigen Executive,Rio Nitrus都是2000元价位因此,如果在这些厂商中有一半投产中国的话,2004年1-4GB的产品在中国的竞争将是十分的激烈。APPLE已经决定在中国销售,iRiver IGP-100,Rio的产品已经在美国等地区上市,而创新的Movo2则是在东瀛率先上市。
中国的市场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一拥而上,看到那种产品的利润最为客观就会众多厂商一拥而上,纷纷投产。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微型硬盘随身听上,肯定会对它的普及起到很大的作用,就像是早年的FLASH MP3随身听。但是,最后洗牌的损失就不是消费者所考虑的了。
如果现在说2004年将是1-4GB随身听的天下,还是有些为时过早,但是如果说它将成为今年最亮的一颗新星还是比较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