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数码随身听市场的激烈争夺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主流的128MB市场更是集结了众多的知名厂商和优秀产品。MP3发展到现在其市场定位,以及主流规格已经十分的规范了。
2003年MP3主流产品的特征包括:128MB存储容量;可录音,复读;歌曲信息显示;多种格式的支持,另外就是MP3播放器的体积的日益小型化,而定价则一般集中在700——1200元的范围里。
时间的脚步已经迈进了2004年,今年的 MP3 主流趋势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做个大胆的预言!
内存容量
按照一般的发展规律内存容量应该在2004提高到256MB-512MB,但是这只是对于使用FLASH存储芯片的普通MP3而言。而对于那些使用微硬盘和1.8寸笔记本硬盘的产品来说,这个限定好像是就没有了任何的意义。2003年的10GB的硬盘随身听已经可以用2500元买到了,而40-60GB的产品在中国市场出现的比较少,其售价也达到了3500元以上。其实,最有可能成为主流将是1-5GB的MP3产品,因为随着此类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微型硬盘这类存储介质将会逐渐降低其生产成本,使得此类产品拥有了一定的价格认知度。这个月正是发售的iPod Mini其售价为249美金,不到2200元人民币,如果到中国它的售价估计会涨到2300到2400元,但是应该考虑到大批量生产销售后其成本的下降。如果RIO,RCA,等此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商能够进军中国的话,规模效应将会使1-5GB产品的售价大大的降低。
因此,2004年的主流MP3的存储容量:FLASH产品为256—512MB,而非FLASH产品将会回归到1-5GB,当然这是在此类厂商认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否则还是10—20GB的产品为主流。
文件格式和数据传输
现在的MP3产品已经能够支持多达4-5种格式的音乐文件,到了2004年这个数字有可能达到7—8,包括ASF,ACC,ogg,甚至MD的ATRAC3格式。而此时的CD/MP3随身听也会向这个方面发展,甚至会有使用DVD刻录碟为存储介质的随身音乐播放器出现。
所以在2004年MP3的音乐格式将会又很的发展,而音乐质量也将会有一定提高,也许会出现像CD一样的优秀存储格式。
USB 2.0将成为标准的传输模式
随着MP3所存储的容量日渐增大,必然要求更快的存储速度,在2004年多数的MP3将会进入高速的USB 2.0时代。USB 2.0标准对于高速设备可支持高达480 Mbps的数据传输率,避免了由于兼容性而引起的问题。
也许大家对艾利和对2004年的新品发布会上的新品也都有所耳闻了,在这次发布会上所发布的产品中,几乎都是支持USB 2.0,硬盘式MP3如此,闪存式Mp3也是如此,包括iFP-700、iFP-800等,甚至某些机型还支持了USB OTG技术,USB OTG全称是USB On-The-Go,它可以实现在无主机状态下实现设备间的传输,这样,如果你有一部MP3,另外还有一个移动硬盘,那么,只要有一条数据线把它们相连,就可以实现传输。
当然,在使用硬盘为存储介质的MP3当中1394传输接口将成为更多产品的选择。而光纤这样的高质量的传输方法也会更频繁的出现在产品的配置表里。
电池续航能力将得到提升
现在主流MP3所使用的电池,主要也就两类,普通的五号或七号电池,或者是内置的锂电,对此消费者各有说法,普通电池有不可代替的广泛性,而锂电更为经济,播放时间也更长。笔者认为,在2004年,电量有限的七号电池的使用率将会下降,多数MP3使用五号电池或者是直接使用内置的锂电池,有可能的话还会在高端产品中出现外置可充电锂电池。
体积
MP3自发明以来其体积是越来越小了,像MPIO FL200和现代的HY-206这样的纽扣型播放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由于它的体积限制它们的功能不会像普通MP3那样丰富。2004的MP3播放器的体积还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在这一年里是不是会找到功能与体积的平衡点还不能肯定。因此在2004年,MP3的尺寸还是会像2003年那样不太统一。
其他功能的丰富
现阶段的MP3中录音,复读等已经是标配功能了,录音功能已经能够取代传统录音笔。电子书,系统文件管理,可能在大部分产品中出现。收音机将是必备功能。而像数字影音,彩色显示等高阶配置也将在今年出现在MP3当中,这已经在iRiver发布的十数款产品中得到了验证。
在提倡“无线”自由的今天,蓝牙,Wi-Fi等先进的功能肯定会出现在较多的产品当中,使得MP3的使用更加的方便,完全摆脱传输线的束缚。
像具有Rio Karma这样的网络音乐服务器功能的播放器有可能在中国出现,但是由于其需要复杂环境的支持,所以它的普及将是比较遥远的事情。
2004年的MP3市场将会步入一个更成熟的发展阶段,功能的多样化与细化使产品之间的差别加大,档次分开的同时也会拉开档次之间的距离,我们当然要为这样局面的出现欢呼,因为MP3的发展状况至少不会像MD随身听的发展那样令人沉闷窒息,而众多厂商之间的竞争,带来的最大获益者将是我们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