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网易汽车直播实地评测手机导航,就用户关注的导航路线规划、躲避拥堵等问题,对高德和百度地图进行评测,结果“高德队”因导航定位过头、绕路等问题造成折返最终两度败北。除此以外,高德在最近的较量中似乎均显现出“疲态”。就拿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来说,一直是手机地图兵家必争的竞技舞台。而在这场比拼中,百度地图动作频频,不仅率先推出了一款基于LBS的AR游戏,还高调宣布登陆北美市场,并宣布签约当红小生杨洋。而动作愈发迟缓的高德地图则休了个长假,近乎无作为的表现令人“尴尬”。
过去,各家地图往往比拼的是导航数据的准确度或者是生活服务的丰富程度。但如今,地图厂商的竞争升级到了新的高度,在LBS、AR、人工智能乃至更多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领域探索创新的结合模式。那么,在这场白热化升级的地图“厮杀战”中,谁是最大的赢家?
百度地图进军AR游戏 高德一片空白
近年来,地图产品逐渐产生分化。一派以高德为代表,停滞于导航定位等基础功能,而以百度地图为代表的地图产品则是不断探索创新的模式。大数据、人工智能,百度地图在新的方向上加速,这次又瞄准了前景广阔的AR领域,将LBS与AR进行融合。
目前,百度地图已成为了一个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出行平台,在技术打造了行业壁垒。十一期间,百度地图率先推出基于LBS的AR互动游戏,开创了行业先河。在百度地图的AR游戏中,用户可以在手机地图页面中找到十二生肖萌宠的位置,走到萌宠附近,在手机中能够通过AR模式互动完成捕捉,集齐十二生肖还能赢取汽车大奖。反观高德的表现则可以用三个字来总结——无作为。
随着今年7月Pokemon Go引领的AR游戏风潮,行业内越来越多的风投、企业都把目光转向了AR技术的应用。Digi-Capital 的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初创企业获得5亿美元投资,过去12个月该行业共获得23亿美元投资。今年7月,随着Pokemon Go的横空问世,行业逐渐把目光转向AR技术的应用层面。
实际上,百度地图早在LBS、AR游戏方面有所布局,而十一期间的成功再度证明了其广阔的应用价值。早在今年9月,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旻就在百度世界大会上表示,百度地图为游戏开发者量身打造了“LBS Game平台”,从定位、地理数据、地图绘制和全景等地图服务等四大方面打造游戏开发者服务生态,提供智能定位SDK及高精度IP定位、个性化地图、丰富的动态展现效果、周边雷达、步行规划等核心功能,打造地图游戏数据引擎,帮助开发者们实现创新游戏体验。目前,百度地图开放平台新增的游戏开发者当中,约9%游戏开发产品与AR相关,百度地图LBS Game平台已经为网易游戏、趣玩天下等开发者提供服务。
百度国际化登陆北美 甩开高德一个太平洋
如果说AR游戏是创新尝试,那么国际化则是地图厂商开疆拓土的重要方向。今年十一,出境游热持续升高,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整个国庆期间出境游人次近600万,创历史新高,是去年同期的两倍。但是,由于大部分出境游客在使用谷歌地图等国外App时面临着语言不通的痛点,甚至在国外市场只要使用移动、联通移动网络作为入口,谷歌地图还会被禁用。正因为这些痛点,地图的未来战场势必会延伸至海外市场。
而国内几家地图厂商之中,只有百度地图的国际化率先发力。伴随着出境游热潮,百度地图正式宣布登陆北美市场。自2016年4月发布国际化战略以来,百度地图已经覆盖了103个国家及地区,全面覆盖亚太及欧美主要市场。百度地图跟随着国人出游的脚步,不断抢占前景巨大的出境游市场。
一边是百度地图国际化做的风生水起,另一边是高德表示不做60分的海外地图。高德总裁俞永福在十一前夕强调,在地图领域的国际化不能着急,除非能够推出一个90分的国际化业务,否则不做60分的地图。经过谨慎的评估,能够得出的结论是高德的海外地图已做到了0分,别提其何年何月能达到90分的水平,怕是连及格线都难以企及。解读俞永福这句话背后的深意,恐怕也是应了那句古话——吃不到的葡萄总是酸的。
高德干打雷不下雨 谁才拥有真正的人工智能?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将给互联网行业带来颠覆性的革命,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新引擎。如今人工智能已成为业内最为时髦的概念,各家企业纷纷乘势跟风,发布人工智能计划。然而,目前来看,多数企业的人工智能还只是在初级阶段,打打概念的“擦边球”。相比而言,百度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上的投入巨大,稳扎稳打,在成果上也可谓“一骑绝尘”。
百度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已在百度地图上得到了扎实的落地,这体现在功能服务和底层数据生产的各方各面。在十一前夕,百度地图在香格里拉举办了一场数据采集体验活动,对外展示了百度地图强大的自动化地图数据采集和生产能力。在百度地图倒逼下,高德也在前不久匆匆入局,期望与人工智能沾上点关系。俞永福表示,人工智能将成产业核心。但是自从高调发布AI引擎之后,干打雷不下雨,并未见其有所作为。
先来看看高德所谓的AI引擎是为何物。按照高德地图推出的AI引擎的定义,能够根据用户LBS、消费等数据进行用户画像,并针对同一个服务需求,不同用户可以得到不同的搜索结果、不同的规划线路,不同的导航提醒等“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
实际上,高德宣扬的“千人千面”在业内已不足为奇,仅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初级阶段。并且早前百度地图已经推出。相比前端,后端地图数据采集、处理环节的人工智能应用更为关键。百度地图从功能服务到数据生产,AI已落到实处,谁拥有真正的人工智能不言而明。
数据显示,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百度地图全流程数据生产自动化程度已超过80%,全景图像的自动化识别提取准确率高达95%,百度地图整体数据生产效率相较以往提升了10倍,处于业内绝对领先地位。在数据更新和迭代频次上,也从过去数个月提升到了每三天迭代一次的节奏。想象一下,如果没图像识别、多数据融合的人工智能技术,将需要大量的人工采集和处理,数据生产效率要低很多,也很难谈智能出行服务了。
大家都在谈人工智能,但技术、应用上差别很大。在这一领域,虽然全球范围内也没有一个权威并被广泛认可的排行存在,但人工智能应用的成熟度是“可见”的。今年开始,百度在人工智能上的应用不断冒出来,度秘奥运会解说篮球,入驻肯德基成为智能点餐机器人,之前更是在餐饮、订票、旅游等诸多领域落地,并逐步改变了人们的交互习惯。虽然场景不同,但核心的算法、逻辑等是可以“移植”的。由此可以预测,接下来,百度地图中人工智能功能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在人工智能的竞技中,有百度常年积累的深厚技术作为支撑,百度地图已经甩了高德地图不止一个身位。即使现在高德看上去一路奋起直追,但在目前推出的成果来看,好像还只是搞搞噱头而已。
近年,国内地图逐渐跳出“工具”的定义,向着人工智能、AR、国际化等方向演进。面临着这种趋势,昔日王者高德显然已力不从心,而最大的对手百度地图则呈现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气势,这恐怕已成为高德地图的“难言之痛”吧。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