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产平板劣根性在哪里
看看Google的Nexus 10和苹果的iPad,再看看闹的正欢的国产低价平板,真是高低立现,优劣自知了。其实说到国产平板其缺点和劣势很多人都能看明白,只不过因为有价格和配置做对比不显得那么明显而已。
但是反过来说,国产品牌做不好平板么,当然不是,就像以前MP3、MP4一样不也有魅族和OPPO么,只不过后来就烂了。造成国产MID平板质量不高的表面原因有很多,什么技术底子不够,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硬件升级太快,国内消费水平低等等,其实说是原因不如说是借口。
低价国产平板劣根性在哪里
说技术底子不够那么以前的资金积累都干什么去了,说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不能都冲着低端去呀,硬件升级太快应该更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国人消费水平低但是不代表国人不需要好质量的产品。说到底这个和中国品牌厂商的某些劣根性有关系。
过客心理,狗苟心理,从众心理,夸大心理,这四种心理决定了中国平板品牌永远都是窝里斗,牺牲质量换取销量,永远都是品牌矮子的结果。
2过客心理 行业责任心缺失
过客心理:人到一个地方,仿佛都没有打算长久住下去,只是一个过客而已。正是因为这种心理,往往就不关心所居住地方的兴衰。既然不是自已的地方,自已便也无须为这个地方作什么贡献,要做的只是这个地方有什么东西可以索取、可以利用便赶紧索取了利用了去。于是,许多不可思议的吃子孙饭的事情也便见惯不怪。其实这也好理解,虽然吃的是子孙饭,但既然没有打算长住下去,吃的也便是别人的子孙饭,不干我的子孙饭事。
这个反映到国产平板品牌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厂商都不想为这个行业负责。这个行业最后是什么样子关我什么事情,我现在能捞到钱就万事大吉,给行业透支埋单也是数年后的事情,反正我是一个过客,最后轮不到我身上。
这种过客心理,让国产平板对于产品质量毫无顾忌,因为降价获得了心理支持。高性价比赢得了高销量,但是也让国产平板低质量的形象深入人心。
一般如果要长久经营这个品牌的厂商都会十分重视品牌的塑造,时不时的有个新品发布会,做点公益事业,提升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但是我们看看国产平板,是不是这些廉价的高性能平板没有什么发布会,更不要提什么公益事业。因此,这些品牌基本上都是靠产品本身来吸引人,而没有什么品牌意识,更不要提产品中的品牌附加值。好的品牌,长久的品牌,消费者购买的时候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信任感,而购买国产平板呢,就看产品自身的情况,品牌基本可以忽视,反正打谁的LOGO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区别。
人家都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们看这些国产平板,其实除了把即时利益留给自己什么都不想留下。国产平板市场的运作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了,如果是一个想要对平板行业长久经营的品牌,那么你至少每年都有让人能记住的经典产品,大家对这些品牌的哪些产品还有具体印象。其实别说您没印象,我们也没有印象。对于平板行业,对于国产品牌的产品,我们有印象的只有配置,没有产品。
如果说国产平板品牌不想长久做下去,那肯定是假话。能够长久的在一个行业获得稳定的利润收入,应该是很多国产平板厂商的梦寐以求的事情。可为什么他们宁可做过客,也不想稳定下来长久做下去?
首先,国产MID平板厂商就没有技术核心,能够自己可以搞定的或者说能够决定的,仅仅是产品的外围,例如外观,产品UI设计,采用什么屏幕这些,其他涉及到芯片层面的没有什么太多的决定权。这也是那么多二次开发公司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因为从芯片到成品,很多都是厂商和芯片厂商靠二次开发公司进行满足不同需求的。所以说国内厂商基本没有技术核心。
其次,国内MID平板厂商不受上游资源厂商重视。如果对国内平板的屏幕变化较为熟悉的网友应该发现,每次国内MID平板厂商推出的屏幕规格都是一批一批的,这是因为上游的屏幕原厂所放出的屏幕是一波一波的,而且很多国内厂商采购的屏幕有的已经经过几道手才到自己手里。前段时间出现的9.4英寸屏幕是索尼某款平板退出市场剩下的LG原装屏;还有视网膜屏幕那个是苹果视网膜屏幕剩下的屏,最多也就是A-的屏。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9.7英寸的单核比10.1英寸的双核还要贵,受欢迎的屏不好找因为成本就高。屏幕是中国MID平板受制于上游资源的一个明显的例子,还有例如闪存芯片也是比较明显的例子。按理说现在不应该还出8GB的平板产品,但是为了追求低价格以及避开较为短缺的闪存颗粒,因此8GB的产品是不得已的选择。
再次,较低的组装技术要求,让国内平板厂商面临其他“过客”的严重威胁。即便有一些厂商想要好好的做产品,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和品牌附加值。但,作为没有核心技术的国内厂商们,组装平板是一件没啥技术含量的事情。你不做过客,但是有人做。你想做品牌,你还没做起来呢,其他的小品牌就把同样配置的平板产品做成了廉价货,这就变成了在较为相同的技术条件下“坐商”被“游商”一直打压的状况。因此,预期我被“游商”打压,还不如我也变成“游商”,做烂了我换块牌子而已。
过客心里说白了就是损人利己,透支行业,谁让咱们没核心技术呢。这里不单单指的是平板厂商,也包括中国的芯片厂商,看看近期新款四核的配置,唉,又是玩票的噱头。
3狗苟心理 为生存不择手段
狗苟心理:狗的生命力何其强,强到一般人打不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狗是以活着为最高目的的,为了活着而活着。只要能活着,狗们不怕付出任何代价,也可以不要活着的质量,只要活着,怎么样都行。
用狗苟心理形容中国平板市场的降价行动是在最贴切不过了。一般的市场竞争都看谁挣钱多,在中国平板市场不是我只要能活着,你赚50我就肯赚25,我不求质量只求能生存下去。如果只是为了生存下去降价也有情可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是,你降价降的多,还要说别人不如你就有点不厚道了。我们说降价有利于提升产品性价比,对消费者更有利,可这个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你不能牺牲产品的基本质量,不能以扰乱市场牺牲行业前途为代价。
有些消费者认为,为啥有高的利润他不赚非得自己打压自己做成微利产品。这个其实涉及到这些品牌的生存环境,以及其品牌现状等问题。
中国深圳是具有多如牛毛的电子厂商,从产品开发,配置选择,上下游资源交易,模具设计,终端产品,代工OEM和ODM等均可在深圳完成。因此应验“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句话,基本上中低端技术没有壁垒,一家能够生产,其他家基本也可以生产。
从整个深圳咱们在缩小到平板这个行业,中国国产平板这个行业可以说是脱胎于国产MP3、MP4。从品牌商,到芯片厂商,再到模具长和代工厂,基本上可以看到以前MP3MP4市场的轮廓。因此,从芯片研发公司与各个厂商之间的合作,到模具厂商与各个厂商之间的合作,再到OEM和ODM厂商到各个厂商之间的合作,其技术,资源到人员的交叉和共享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在一个从上游到下游都相对开放的行业中,也许只有“狗苟心理”的品牌才能活下去。
像玻璃一样透明的行业,你的成本核算,你的产品推出速度,你的市场销售策略,我基本上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就像西部牛仔决斗一样,没有什么花哨的技巧,就看谁快谁准。放到国产平板上,那就看谁性能高,谁新品快,谁价格低,其他的没有那么多拐弯抹角。
没有技术核心再加上行业透明,我们基本可以预见到,如果厂商要想生存要不像狼一样能学会协作,要不就像狗一样互掐一嘴毛。二选一的最终结果是,产品利润越来越薄,大家无底线竞争,产品质量无底线下降,苟活而已。
这种以活着为目的互掐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方式来:
1.最直接的血拼降价型。这段时间四核的产品关注度很高,上市售价定为视网膜配四核A31芯片1399元。但,第二天,就出现10.1英寸A31芯片1099元。而现在999元定价视网膜四核A31的已经出现了。我们可以看到亮点,第一半个月同样配置降价400元,第二到现在为止视网膜四核A31的确实没有出多少货(屏幕有但是芯片不多)。这个确实有些坑爹的血拼,不止一嘴毛了,简直一嘴血了。
2.互相拆台型。国产平板同样的配置产品质量基本没啥不同,但是在业内人士都清楚的情况下,互相拆台互相指责对方质量和做工问题的现象在论坛和评论中并不鲜见。可如果你拿这两个品牌的产品放到一起,对比一下,其实都一样的不怎么样。国产平板在某些参数上的虚标是众所周知的,而在这方面互相拆台也是最频繁的,对别人火眼金睛,对自己雾里看花。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狗苟心理的另外一种表现,经常说别人蝇营狗苟,互相看不起。
3.抢跑投机型。瑞芯微、全志,这些芯片厂商在发布新款芯片的时候,肯定会选择几家核心平板厂商同时发布,但是每次都有一些品牌抢跑。在统一发布时间还没到的情况下,提前公布新品以及售价。这个是偷跑的,也有投机的。很多厂商会公布即将上市产品的功能和售价,这个是正常的。但是有的时候我们无法确认这个超级超值的平板什么时候真的会上市,其主要目的是不是仅仅在新品空白期打击对手而虚构的产品。
这三种只不过是较为明显的方式,很多桌面下的较量更多,什么经销商排挤,论坛水军互相攻击,论坛发对比文章等,这平板“战场”到处是硝烟。
4从众心理 同质化难以避免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从众心理反映到国产平板市场中就是高度同质化。国产平板的同质化包括,产品配置同质化,产品外观同质化,产品宣传同质化以及产品功能同质化。
从众心理,我们可以理解为因为自己的技术实力以及品牌资金势力的背景不够,没有办法,只有被动的接受和参与市场中的同质化现象。并且,这些国产品牌想要生存下去一定要做同质化的产品来降低设计,生产,宣传等各种成本。
说技术实力不够,并不是我们希望国产平板的技术实力不够,而是事实确实如此。在深圳这个国产平板大本营,我们能看到上百个品牌的平板品牌,但是在这些品牌中有自己的工厂的屈指可数,而有自己工厂又有研发的更是少之又少。没有工厂靠OEM或者OEM这个是正常的现象,大部分国际大牌也是这样操作的。但是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那就有些山寨了。
没有自己的研发,要把各种芯片,元件整合到一个PCB,以及装上屏幕,最后装上模具成为平板,这个都需要研发的支持。而国产平板厂商没有自己的研发怎么办,那么就需要外包二次开发,厂商提出需求,二次开发帮他们实现从元件到成品,到系统调试到UI设计等项目。不仅国产平板厂商有二次开发上,国产芯片厂商也有很多二次开放商,来满足不同平板厂商的需求。
而所有的二次开放商都不会只为一个厂商进行服务,往往是很多品牌项目交叉进行的,因此国产品牌在技术层面上就不可能摆脱同质化。除了厂商需要其他二次开放商,导致同质化,还有就是二次开发上自己的技术能力问题,应该说这些二次开放商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储备,往往一种UI给很多家用,很多固件也都是通用的,这也加剧了国产平板的同质化。
在中国这个平板市场,没有几个平板品牌可以控制甚至影响上游厂商的。用什么芯片,采用什么屏幕都是上游决定下游的,下游厂商没有太多选择权利。我们往往会看到,市面上有什么芯片,有什么屏幕,才有什么品牌的平板产品。
这点相对于没有研发团队更让人心寒。为什么大家平板都一样,不仅仅因为研发这些东西的人都是在一起的,更在于他们用的主要元件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现在很多厂商都宣传用视网膜和四核,因为现在苹果视网膜的不符合要求的屏幕已经大量放出了,国产厂商可以开始批量用了。为什么前一段时间我们见到采用7英寸800×600像素的屏的廉价单核平板,那是也是因为有一批此类的屏幕放出了。
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那个国产平板为了做自己的产品单独开属于自己规格的屏幕的。再加上国产芯片也就那么几种,产品模具私模的也不多,因此,大家看起来一样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这些实质上的原因以外,我们往往忽略了厂商自己的意愿。
这些厂商都自己愿意做差异化产品,愿意做与众不同的平板么?至少我没看见那些厂商要做属于自己的产品,他们的产品都是为了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大化的提升自己产品公司的利润以及市场占有率。那什么样的产品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呢?他们发现没有必要去研发什么与众不同的产品(也基本研发不出来),只要跟随上游芯片厂商,捡一些更加流行已经更加超值的屏幕,通过研发外包,最后再扣上大家都差不多的外壳,就能被市场所接受,而且获得不错的销量,何乐而不为呢?他们为什么要研发自己的独特的产品,这个就是厂商的态度。
而上游芯片的态度则是,我做一个芯片,我自己的二次开发商能不能做,厂商的成本是多少,这个平板出来能不能让中国消费者这买得起,是不是能适应是现在市面上能够搞到的所有主流屏幕。因此,从299元到千元以上所有的价位产品, 都可以用一个芯片。可想而知,用这些芯片的平板同质化能不高么。
无论从上游,还是从终端,目的不是做有自己的特色的产品,而是做适合中国市场,可以以价格战的竞争方式来持续走下去的产品。厂商不为难芯片商,芯片商不为难厂商,中间还有二次开发商和代工厂做协调,最后出来的产品就是一个大家都一样的妥协产品。你好,我好,大家好;你赚钱,我赚钱,大家一起赚钱;你不费事,我不费事,大家不费事;他们整体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即便有差异化产品你也生存不下去,因为你是他们共同的敌人,或者他们直接让你的产品同质化。
5夸大心理 吹牛没有底线
夸大心理,虽为了表现自己比别人有能耐,中国人有一股吹牛的本事。吹自己便罢了,连一些明明有着两面性的事情,也非吹它好的或不好的一面。 这个心理在国产平板中的表现是最为明显的,因为这个涉及到对外的广告宣传,是要被消费者所最主要关注的。
夸大心理对于国产平板来说有两个方面,第一夸大自己的优点,第二夸大别人的缺点,说白了我就要“损人利己”。为了充分说明夸自己和压别人我们看看几个案例。
近期在国产平板中最流行的算是四核,大家能看到什么宣传口号:四核八显,A9家族,4K视频,六通道高清播放,好强大呀,比苹果还强,但是最后我们测试后会咋样,这些宣传口号基本没有什么实现的。四核八显还是四核双核八通道,A9家族还是A5,4K视频说码率了么,六通道高清实际看起来有点卡。夸夸其谈呀,偷换概念呀,挂羊头卖狗肉呀,诚信经营呀。
早些时候,有些单核平板宣传能支持2160p,我们先不说这个是不是看得多用的少的噱头,就说这个功能。在测试的时候,低码率的2160p的还能凑合播放,例如他们内置的那个视频。而我们在网上下的2160P视频,码率稍高一点基本就不行,于是我们释然了。现在很多电脑都不能播放的2160p,那个时候的单核平板怎么能胜任呢,原来是打折扣的。
说宣传夸大最大的,那就是屏幕了。什么苹果二代屏,三代屏,IPS屏,完美屏,这种宣传已经稀疏平常了。但是实际情况呢,采用苹果屏看似是使用高质量的屏幕,但是实际上呢,那个是苹果淘汰的屏,并且有可能是屏厂偷偷放出来的,能混A-的屏就不错了。那么IPS屏呢,这个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更闹不清楚了,普通消费者能分辨的出PVA和MVA以及IPS之间的区别么,有些厚道的厂商会在保护壳上标出,但是大部分厂商是不标出的。还有很多厂商都宣传自己的屏幕有多好,你说明这个屏幕是自己弄的组装屏还是原厂来的原装屏,这个有厂商出来说明么。两三个月前,我们发现很多9.7英寸以及7英寸的产品降价,大家都说便宜了,可屏幕换了有人说么,没有人说,就说便宜了,大家赶紧来买呀!
近期很多平板厂商开始热衷于和其他品牌的平板对比,按照道理说对比是好事情,买东西货比三家。但是,当你看到国产平板的对比文章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感觉的到一种“低端黑”的心情。
两个竞争对手的对比宣传,肯定是谁发的文章谁的产品就好。
如果是与国产的一些平板对比,你说说自己比别人强,宣传宣传也就算了,有的国产平板对比Nexus,三星甚至iPad这些平板都有自己完胜。这些夸大自己损害别人的事情就相当不靠谱了,消费者即便什么都不懂也不至于认为几百元的平板比几千元的平板还要好。
近期如火如荼的国产四核大战,随着瑞芯微的加入已经变得异常疯狂甚至是超出了我们的预计范围。说疯狂,一是对低售价的疯狂,二是对高跑分的疯狂,三是对竞争对手的疯狂。对低售价和对高跑分的疯狂追求都好理解,低售价高性能是国产产品的卖点。而对竞争对手的疯狂不是在于怎么超越竞争对手,而是怎么在宣传上贬低竞争对手。从芯片架构,主频高低,再到跑分作弊,还有产品功耗,各个方面芯片厂商之间都在不遗余力的提升自己打击对手。但是没有一个芯片厂商拿自己的产品实际应用和别人做的好的对比一下,这不是“和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么。既然芯片厂商都这样,那么使用他们芯片的平板品牌商也不会放弃这些宣传自己打击对手的机会,什么别人销量不行,那个芯片的返修率有多高,使用那款芯片的平板能摊鸡蛋等等,总之净说了别人,好像别人都是垃圾,只有自己的产品才是最好的。实际呢,这种目不见睫的行为,只能一时提升自己的产品形象,不但对于自己和行业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也让很多消费者和行业人员看不起。
总结:
上面说这几点,在中国平板市场中有很多表现,我们只不过说了一些较为常见的,而在背后的各种黑暗面我们却知道不太多,也许很多人会说水至清则无鱼,但是中国平板这潭水,不是至清不至清的问题,而是到底有多浑的问题。浑水好摸鱼,这个正中投机分子下怀,市场也将越来越混乱,越走越下道。
我们不指望能当头棒喝中国山寨平板市场,但至少希望能让参与者知道我们的平板市场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好。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