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显然可以看到,智能手机发展的趋势是屏幕越来越大。即便是苹果,在面对竞争对手腰围不断变大的情况下,也于去年将iPhone 5的尺寸从3.5英寸加大到4英寸。与很多昙花一现的情况不同的是,所谓的“平板手机”( phablet)现象将持续发酵。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三星一直引领巨屏手机的发展,于2011年发布了5.3英寸的Galaxy Note,接着在去年又推出Galaxy Note 2。在开卖的最初两个月内,Galaxy Note 2的出货量就超过500万台。
“平板手机”渐成智能机领域新宠儿(图片来源于cnBeta)
在近期的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巨屏手机同样遍地都是,像索尼的5英寸产品以及华为的6.1英寸巨兽。
即便是苹果,在面对竞争对手腰围不断变大的情况下,也于去年将iPhone 5的尺寸从3.5英寸加大到4英寸。
与很多昙花一现的情况不同的是,所谓的“平板手机”( phablet,phone+tablet)现象将持续发酵。在我说这话的同时,我正使用一部3.5英寸的手机,我认为这是最适合我手掌的完美尺寸。
但手机变得越来越大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们对手机的使用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而这,也正是进行中的科技变革。
简单地说,智能手机正向平板电脑靠近。人们正越来越多的使用手机消费内容。看一下关于“平板电脑”的定义:呈现内容的平面。就呈现内容、获取数据来说,“平板手机”现象的出现就更容易理解了。我们的手指当前掌控着口袋电脑,而非口袋电话,我们使用着越来越多的数字功能,不管是购物、逛社交网站、浏览网页、玩游戏、发短信还是看视频。
现在一名智能手机用户的典型行为是,盯着屏幕,手指在上面划动,而非以前的那种拿着设备放在耳边。我想没人会说屏幕尺寸大于5英寸或6英寸的手机更方便携带,使用这种手机你不得不在打字时使用双手。但是,这些不便利以及异样的感受,都被更大玻璃屏幕所带来的可玩性弥补。更大屏幕在多个方面增加了手机的实用性,包括:
·阅读。可以在一个屏幕上显示更多内容。
·看视频。观看视频时更有身临其境之感。
·交互。在玩游戏以及使用应用时,更大屏幕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交互方式,比如分屏以及使用更多手势等。
对于智能手机的尺寸,还是有一个上限的。7英寸一般是小尺寸平板电脑的起步尺寸,而这似乎正是手机屏幕扩大趋势应该止步的临界点。尽管平板电脑仍然拥有健康的市场,但与智能手机相比,后者因为拥有蜂窝网络,在数据连接上拥有天然的优势。你可能会说3G版/4G版平板电脑也能使用运营商网络,但为了在平板上使用这种网络而购买另外一个号码不是所有人都乐意做的。因此这就有了智能手机被当做平板电脑使用的另外一个原因:它们就在我们的口袋中,而它们也几乎一直与网络连接。
手机厂商扎堆扩大屏幕尺寸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我们对消费数据的热衷,以及数据服务丰富内容所提供的吸引力。更快速的移动网络,也让用户即时消费更多内容成为可能。
并且随着内容服务更加智能,手机也占据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我们花费更多时间盯着屏幕,而不是拿着它们打电话。不管在何种情况下,打电话在当前这一智能手机时代感觉已经太过初级。在很多情况下,你根本没必要实时与人口头交流,通过大量其他的选择,你依然可以非常有效的向他人传递信息。
在谈论智能手机屏幕尺寸时,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应用的设计似乎日益偏爱手势,而非按键。手势很棒,但它的一个副产品是,在使用的同时也会让你的手指碰到不该碰到的内容。而当屏幕越大可以触控的区域越大时,基于手势的交互也就越方便了。
当然,如果对于移动设备的未来你考虑的更远,可能会说它们终将完全消失,或者进化成某些我们可以穿戴的东西,比如眼镜,甚至是智能隐形眼睛。但是在那个时代到来之前,我们仍需与当前形态的手机为伴,并且它们的尺寸越大,我们的数据消费体验就越好,方式也越多。柔性屏幕或许会让“平板手机”很容易就被放入口袋,但这谁有能说得准呢。
世界上最大、分辨率最高的屏幕就在我们眼前,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与眼前景象这一巨幅画布相比,今天的“平板手机”真是值得嘲笑的小玩意儿。
未来的可能无限,但是在智能手机完全消失之前,它们仍将继续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让人难以忘怀。
推荐经销商